卡岛绣眼鸟(英文名:Citrine White-eye,学名:Zosterops semperi),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小型鸟类。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橄榄黄至黄绿色的上体,以及突出的白色眼环和前额的黄色斑点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地区的帕劳(Palau)、楚克(Truk)和波纳佩(Pohnpei)岛屿,是该区域特有种。
外形特征:卡岛绣眼鸟身长约10厘米,额头、头顶和背部呈黄绿色到橄榄色,喉部和腹部为黄色,两胁带有绿黄褐色。眼上方有一块明显的黄色区域,眼环白色,且部分中断。飞行羽和尾羽为棕黑色,边缘带绿色。虹膜颜色从白色至灰色或淡栗色不等。喙角暗色,下颚基部白色,腿脚蓝灰色。雌雄外观相似,幼鸟特征未详述。不同亚种在颜色深浅上有细微差别。
鸣叫特征:卡岛绣眼鸟的叫声包括尖锐的叽叽声和高音的短哨声,具体为清晰的‘tee dee’重复音节或尖锐的高音联系叫声。
生活习性:卡岛绣眼鸟栖息于各种森林和灌木丛生环境,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,有时会与其他绣眼鸟种混群。它们在小树的叶间寻找小型昆虫为食,有固定的每日觅食路线。
生长繁殖:繁殖季节为2月至3月在帕劳,巢由草、小藤蔓、枯叶碎片、植物绒毛或蜘蛛网编织,内衬细软草,置于地面1.2至2.4米高的灌木、树木(如木槿)或芦苇丛中,巢位常暴露在外。在帕劳产卵2枚,蛋壳呈淡绿色;在楚克和波纳佩,产卵1至2枚,蛋壳光泽浅蓝色,尺寸约为17×13毫米。
区别辨识:卡岛绣眼鸟与罗岛绣眼鸟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前额的黄色,且下体颜色更淡,上喙和腿脚颜色更深。亚种owstoni和takatsukasai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异。
保护现状:IUCN:LC(无危)。卡岛绣眼鸟在帕劳群岛、楚克和波纳佩广泛且常见,但在特定历史时期数量有所波动。
地理分布: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的帕劳群岛、楚克和波纳佩(加罗林群岛,密克罗尼西亚西部和中部)。
其他:卡岛绣眼鸟的种群密度在1983年和1994年间在波纳佩森林中显著下降,海拔200米以上和以下的遭遇率分别下降了85%和88%。
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卡岛绣眼鸟的信息:
声明: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
粤ICP备17132527号-1 | 隐私政策 | 使用条款 | Ⓒ2017-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